动辄得咎

动辄得咎

发音: dòng zhé dé jiù
解释: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。辄:就;总是;咎:责备。
出处: 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,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”
例句: 小厮因动辄得咎,只得说道:“请问主人:前引也不好,后随也不好,并行也不好,究竟怎样才好呢?”(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十八回)
故事:

动辄得咎的成语故事

唐朝时期,韩愈学识渊博,被任命监察御史,因反对宦官利用“宫市”敲诈百姓,触怒了唐德宗被贬,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,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,他作《进学解》感慨自己:“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”

常用: 常用成语
褒贬: 中性成语
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做事往往获罪
结构: 偏正式成语
年代: 古代成语
正音: 辄,不能读作“chē”。
近义词: 动辄得咎的近义词
反义词: 动辄得咎的反义词
繁体:
英文: be blamed for whatever one does
分类: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韩愈的成语 D开头的成语
关注: 责备
接龙: 「动辄得咎」成语接龙
相关成语: 「咎」字开头的成语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