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别:学习方法 / 日期:2020-06-24 / 浏览:284 / 评论:0

关于记笔记的一些疑问


1、记笔记真的有用吗?


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一组实验,答案是肯定的。


根据这个实验的研究,人们是善于遗忘的,在听完一个演讲的20分钟后,大部分人会忘掉演讲内容的47%,78天之后会忘掉78%的内容。


一个实验中,在演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,不做笔记的学生只记得10%的内容,而做笔记并且回顾笔记的学生,会记住80%的内容。


但是,即使很多人知道记笔记的好处,根据2010年的一份调查,仍然只有65.5%的学生在听课时不做任何笔记。


研究人员发现,记不记笔记有如此大的不同,这是因为:


如果不记笔记:大脑会把所有听到的信息放进记忆区域,但是,它无法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不是重要的。


如果记了笔记:大脑在记笔记的时候,就开始把听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和组织,这个重组的过程会帮助我们记忆。


2、记笔记的目的?


1.记忆


记笔记最基本的一个作用,就是再一次加深你对内容的记忆。古人也说“手抄一遍,胜读十遍”不是没道理的,在我们运用多种感知器官同时投入识记的效果好,而多种感知又以手到为佳。


2.复习


便于阶段复习,高三的数轮复习等等。笔记记下来的都是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,是课本浓缩后的精华,以后复习时可以加快效率。


3.理解能力


抄写耗时的同时让我们的思维慢了下来。手写的时候,眼睛在看,大脑在想,在这样的慢频率下,你可以仔细揣摩,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。


4.注意力


课堂笔记可以防止溜号走神,集中注意。但应该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。


5.归纳整合能力


整理笔记可以锻炼我们对文本归纳总结能力。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,又是一次对内容的理解和整合。


3、记笔记到底在记什么?


可能很多同学记笔记,都会陷入一种矛盾之中,课堂上又要记笔记,又要听课,一心真的没办法二用呀?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?你可能需要先来了解一下,记笔记到底在记什么?


1、记知识点的框架


上课的时候时间比较紧,如果没办法及时做记录,建议大家先听老师讲,然后记录老师的纲要部分和重点部分,这样可以将知识体系一目了然,其他地方课余时间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其他同学的笔记去补充,如果没懂得,正好趁下课梳理笔记时候弄懂,再巩固一遍。


2、记思维


记笔记,如果仅仅是把老师黑板上的板书抄一遍,效率会低很多。尤其是理科,可能基础的知识点倒不是重点,重要的是老师在推导某一个公式时候的思路,以及老师解题的小技巧。


3、记重难点和易错点


在记笔记的过程中,也很需要你对笔记的内容进行分层,将其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,用不同颜色的笔给标注出来,便于时刻提醒自己。


4、记补充


老师讲课过程中,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,肯定还会有很多额外延伸的东西,也是需要大家加以注意的,自然不能错过。


5、记自己的总结和思考


记笔记最好的模式就是,每一节知识点都有自己的总结,最好能梳理出有关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,形成知识体系。


4、记笔记的误区


误区1:笔记就是抄板书


记笔记不是照着老师的板书,一字不漏的抄下来,而是知识点的浓缩和精华,不然直接看书更加简


误区2:笔记从不回顾


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笔记,但是大家却很容易出现一个现象:我们总是走了太远,而忘记当初为何出发!


什么意思?就是做笔记是为了以后回顾的呀,可是你们自己抿心自问,自己做的笔记自己翻过几遍没~都成过期杂志丢一边了······


误区3:笔记不做更新


笔记应该是在不断的复习和巩固中,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的。一方面需要你进行补充,如果有必要可能还需要你再拿出新的笔记本,进行专题的凝练。


5、记课堂笔记的小技巧


1、不要记得太紧太密,每页右边留下约1/3的空白处,以便日后补充、修改。


2、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,常用词语可用代号。


3、写字要快、字迹不必要求太高,看清就行。


4、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,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。


5、采用简单的便利贴随时准备记录灵感问题,整理成型后及时补充到笔记本上。对于一些经常犯错的知识点,可以直接把总结写在便利贴上,补充到对应的知识点旁边。


6、 利用活页:活页既适合于语文和文综积累型科目,不断补充新知,把笔记变厚;也适合于数学、理综这样的思维型科目,蹦出的新思路、相似的题型、自己的痛点和解题的突破口再也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纸张限制。


如何记初中语文课堂笔记


1、记基本知识点和疑问点


语文和英语学习一样,都是关于语言和文字、文学的内容。词汇是基础,阅读是关键,写作是根本。可以说,语文老师教你的方法和英语老师教的,是完全可以通用的。


(1)老师强调的字词句。


比如写在黑板上的,书中让你画出来的,都需要特别注意。当然,只是写个梗概,不能把所有的解读和解释全写出来,浪费时间。课下补充,课上只记个大概。


(2)不懂的,有疑问的


字词句不懂的,写下来,旁边打个问号,下课再查字典或问同学,答案写在疑问处。认为老师讲的不对的地方,如果很明白的,可以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。如果自己也不明白,只是有点疑问,通过查字典可以核实的,也不要课堂问老师,下课问。这些可以通过查字典查百度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,都不是问题,或者说,不是好问题。


自己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,比如:“为什么”“怎么回事”这样的问题,可以当场问老师。“是什么”之类可以百度得到答案的问题,最好自己课下解决。老师讲课后依旧有疑问的地方,重点标出,查资料后依旧不明白的,再问老师问同学,这样经过自己思考后的问题,你会更加明白,印象也会更深刻。


还有一种情况,你好像都懂了,但有感觉只是皮毛,觉得意犹未尽,经常琢磨老师讲的问题,举一反三,这些问题经过若干天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后,或者在看一些课外书时,又想起那个问题,豁然开朗!那种感觉,真是 “踏破铁鞋封锁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” 啊!这就是灵感,是顿悟。这些东西,老师是教不来的,需要你去不停地思考、读书、消化、感悟。读到这样的程度,你就可以说入门了,是真的会读书了。


2、记方法、记思路


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做舟。读书是辛苦的,但也是快乐的,如果你能从中找出学习的规律和方法,那种快乐是别人无法给予你的。


语文学习是个慢工出细活的浩大工程,临阵磨枪对数理化可能会有点用,对语文,效果不大。语文是考你知识的积累和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,你成长了多少,语文素养如何,语文试卷中、与人的沟通交流中,是可以看出来的。


先告诉大家一个最简单最有效的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:咬文嚼字。一个字一个字的分析,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的琢磨,细致细致再细致。关注细节是学习语文的一大法宝。老师上课时说的每一个方法和思路,记下来,再加上一个例子来说明,这就是很好的笔记了,如果补充上自己学习后的感悟,善哉!你也可以当老师了。


3、记想法、记感受


把自己对老师讲的这节课经过思考得到的体会简要记下来,温故而知新,经过反思与总结所得出的东西,就好比你消化吸收后自己结出的果实,那种成就感和收获感,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。读书多了不思考,只是一个读书的工具,没有任何收获。只想不写,不保存自己思考后的精华点滴,就会是说大话不务实的假大空,这种学习态度是最容易迷惑自己的,最不可取的。


有句俗语叫“有知识没文化。”知识是死的,是可以死记硬背的。学了很多课本知识,即使考上了大学考上了博士,也不一定是个文化人。比如书呆子,就是死读书读死书不会应用的典型。把知识用活用好,内化成自己的言谈举止,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人。文化是内化在内心的修养,靠单纯的知识的积累是达不到的。网络流行的所谓“土豪”就是对一些有钱没文化的人的一种调侃。有钱又有文化的人,才能算得上是贵族。


版权声明 :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,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。

评论区

发表评论 / 取消回复

必填

选填

选填

◎欢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及观点。